• Comments
  • Immutable Page
  • Menu
    • Navigation
    • RecentChanges
    • FindPage
    • Help
    • HelpContents
    • HelpOnMoinWikiSyntax
    • Display
    • Attachments
    • Info
    • Print View
    • Edit
    • Load
  • Login

Navigation

  • RecentChanges
  • FindPage
  • HelpContents
  • index

Upload page content

You can upload content for the page named below. If you change the page name, you can also upload content for another page. If the page name is empty, we derive the page name from the file name.

File to load page content from
Page name
Comment

BookWiki:
  • Isaac_Asimov

Isaac Asimov

1.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家与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阿瑟·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阿西莫夫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超过500册,据估计他至少写过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类别除了哲学类以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1]。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2]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它的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阿西莫夫笔下产出不少短篇小说,其中《日暮》(Nightfall)曾获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票选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说。他也写推理小说和奇幻小说,以及大量的非文学类作品,并曾用笔名保罗·弗兰克西(Paul French)为青少年撰写科幻小说“幸运之星系列”。

阿西莫夫治学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学手法阐述科学概念,尽可能细数从头,理性分析科学脉络。提及某个科学家时,也会一并附上详细的背景资料,诸如国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语源学和发音方式介绍科技名词。这些特点在他的《智者的科学指南》、三大卷的《认识物理学》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Asimov's 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里处处可见。

阿西莫夫参与门萨学会多年,后来有点不甘愿的被拱为副会长,他说这个学会的会员都“好逞能斗智”,相较之下,他更乐意担任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的会长。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2. 生平

阿西莫夫约莫是1920年1月2日[3]出生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州彼得罗维奇的犹太乡镇,父亲犹大·阿西莫夫(Judah Asimov),母亲安娜·瑞秋·柏曼·阿西莫夫(Anna Rachel Berman Asimov),是以磨坊为业的犹太家庭。家族姓氏源于单字“Azimy”,俄语的意思是“冬天磨谷”,字尾饰以曾曾祖父的名字,纪念他的辛劳。阿西莫夫在第一本自传《In Memory Yet Green》里解释过自己姓氏的念法:

有天我收到一张明信片,询问我的姓氏到底该怎么念,据说事关一场豪赌。我常这么说:“把三个很简单的英文单字‘has’‘him’‘of’放在一起,就成了‘has-him-of’,先用正常的速度念一遍,然后把两个字首‘h’拿掉再念一次,不就是‘Asimov’了吗。”说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阿西莫夫3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5岁自己学习认字,由于父母只使用意第绪语和英语沟通,所以他不会说俄语,但能讲流利的意第绪语跟英语。他的父母承接了一家杂货店,家里人都要在店里帮忙,他因此接触到店里卖的廉价科幻杂志,一脚踏入科幻世界。阿西莫夫11岁下笔写小说,19岁稿子就卖给了科幻杂志社。

阿西莫夫未满16岁便完成高中学业,193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回校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离开校园的这段期间正逢二次世界大战,他在费城海军造船厂的大气实验室以平民身份工作三年。战后加入美国陆军,服役九个月就光荣退伍。从军期间,他靠打字升到下士,侥幸躲过1946年在比基尼环礁的原子弹试爆。

1992年4月6日,阿西莫夫离开他的第二任妻子珍妮特和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子女,撒手人寰。他死后十年,珍妮特版本的阿西莫夫自传《It's Been a Good Life》出版,揭露他死于艾滋病。1983年12月,在他进行一次心脏搭桥手术时,输血感染到艾滋病毒。明确的死因是艾滋病毒感染并发症所引起的心肾衰竭。珍妮特·阿西莫夫在这本自传的跋里写道,阿西莫夫想要“公开”,医生说服他保持沉默,警告大众对艾滋病的偏见会伤害到他的家人。阿西莫夫的家人想在他死后公开,却适逢亚瑟·阿什公开得艾滋病之后爆发争论,于是就打消了念头。十年之后,阿西莫夫的医生过世,珍妮特和家人才同意公开他的死因。

3. 作品

3.1. 基地系列

  •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film with Stanley Kubrick)
  • 2010: Odyssey Two (1982)
  • 2061: Odyssey Three (1987)
  • 3001: The Final Odyssey (1997)

3.2. 机器人三定律

克拉克三定律(Clarke's three laws)是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积累有关科学文化方面的经验提出的

  • 定律一:如果一个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几乎就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很可能是错误的;
  • 定律二: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可能跑到不可能中去;
  • 定律三:在任何一项足够先进的技术和魔法之间,我们无法作出区分

4. Referen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ac_Asimov


CategoryAuthor

  • MoinMoin Powered
  • Python Powered
  • GPL licensed
  • Valid HTML 4.01
  • Page.execute = 0.011s
  • getACL = 0.001s
  • init = 0.056s
  • load_multi_cfg = 0.006s
  • run = 0.165s
  • send_page = 0.096s
  • send_page_content = 0.016s
  • total = 0.221s